探讨大数据治理与生态环保发展
4月21日下午,“首届清华-财新公共治理论坛暨2019cideg学术年会”在清华公管学院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主题围绕“大数据治理与生态环保发展”的主题,探讨我国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保治理中的最新应用,以及对政府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论坛邀请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途参与主题发言环节,论坛的对话环节邀请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星岳雄,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与太平洋研究院教授、cideg学术委员巴瑞?诺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cideg学术委员高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cideg学术委员周汉华,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研究总监秦虎共同参与了对话。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与财新传媒共同举办。论坛主题发言环节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cideg副主任陈玲主持,圆桌对话环节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ideg主任薛澜主持。cideg多名理事和学术委员出席了本次论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cideg副主任陈玲主持
论坛首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吴敬琏致辞。吴敬琏在致辞中指出数字技术应用与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两大复杂问题的结合,将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围绕这一热点问题为公共治理提出基础理论和政策建议,是cideg重要的工作方向,也是本次学术年会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吴敬琏致辞
随后,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高尔基分别代表合作方致辞。高尔基提出,利用大数据推进气候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大数据资源会逐渐反哺其他领域研究以及经济行为。他以财新传媒与国家气象中心合作研发的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例,呼吁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者共同推进大数据研究进入跨时代发展。
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高尔基致辞
在主题发言环节,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首先做了题为《运用数字技术促进生态资本核算》主题演讲,刘世锦提出关于绿色发展的三个新认识:绿色发展包括但是不限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不是对传统的工业方式的修补;绿色发展更多的是加法和乘法。基于这种新认识,生态资本的核算对绿色发展显得尤为关键。他提出“生态元”的概念,即太阳能能量,将生态元作为生态领域的通用单位,以核算生态资本的服务价值。生态元首先把不同生态类型的服务价值打通进行加总计算,再回到现实生活环境问题的解决。大数据的发展加快了生态元的统计计算,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政绩评价,也有利于建立生态服务价值地图,服务大众生活。最后,刘世锦表达了对探索打通生态世界生态元和现实经济世界人民币比值关系的期待。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做主题发言
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紧接着做了《蔚蓝地图与绿色选择》主题演讲,马军在演讲中介绍到过去四十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发展,但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环境执法动力的不足,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实现环境信息公开与社会参与,蔚蓝地图数据平台于2006年建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提出piti指数和citi指数,分别评价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效果以及企业环境表现。在数据库的基础上,蔚蓝地图形成了一个包括检索和分类机制、数据披露机制、违规问题披露确认机制、数据公开审计机制的管理体系。马军总结道,环境治理不仅意味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如今政策中不断强调多元共治,ngo组织获得了更多空间。
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做主题演讲
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就《智能化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发表主题演讲,他结合阿里巴巴集团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实践,从人类利用算法拍摄黑洞的新闻出发,说明了大数据在内的科研体系与城市治理体系的深度结合。刘松认为,大数据的智能为城市提供“穿透力”的治理能力:一方面,微粒化闭环管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有利于破解复杂性系统非线性关联,找到城市治理问题本质。未来城市将是传统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的融合,在雄安新区等城市建设中,融入数字化模型,可以提前避免环境灾难的产生。刘松表示,城市治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带动了庞大的智能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产业。
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做主题发言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做了《治霾经济学》主题演讲,陶光远提出,没有对大气污染的大数据分析,就无法找到解决污染的根本方法。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数据,他们发现第一大污染源来自农村居民散煤取暖;另外,北京大气污染源也可以根据大气污染的硫硝比进行推断。陶光远建议,北京市的大气治理,可通过燃气电厂加装电锅炉和取消天然气补贴倒逼民众用电采暖来实现。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做主题发言
最后,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曾途做了《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保智能分析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曾途认为大数据跟传统统计或数据挖掘相比,最重要的不同在于其面向预测未来发生的概率,并且是可以评价的。他提出,只有痛点、模型和数据的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工程能力才能够解决城市问题,形成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动态本体论。曾途结合河道治理的案例指出,大数据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一方面在于提高了一种便利的、低成本的策略;同时可以预见性地发现更多的行为,对微观的经济行为、法人主体进行绿色监管,形成了对绿色金融和绿色发展的有效支撑。
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曾途做主题发言
论坛下半场举行了圆桌对话。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ideg主任薛澜主持,除了邀请主题发言嘉宾,还邀请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星岳雄,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与太平洋研究学院教授、cideg学术委员巴瑞·诺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cideg学术委员高世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cideg学术委员周汉华,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研究总监秦虎实践领域与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对话。
圆桌对话现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cideg主任薛澜主持圆桌对话
主持人薛澜教授以向嘉宾提问的方式开始了对话环节,希望各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回答大数据对于环境治理到底改变了什么?未来有什么样的潜力?在环境治理领域能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要实现这个改变,我们能做什么?各位对话嘉宾围绕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引导公民行为、改变治理结构等多个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陶光远认为,大数据有利于发现问题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世楫提出,大数据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赋权赋能:赋能,实施环境监管的能力更强;赋权,赋予公众知情权以监督政府。星岳雄表示,大数据降低了监测评估的成本;但未来还面临着如何减少污染、谁来承担减少污染的职责、通过什么样的激励手段来鼓励治理的问题,大数据本身并没有给出答案。结合杭州市城市管理者在大数据使用前对高峰车流量的错判,刘松指出大数据解决了透明性和产生对新规律的认知。巴瑞·诺顿引用美国研究中是“创造力城市”概念,指出创造这种创造力城市需要不同领域的人进行强制性的互动,未来应当考虑如何把大数据不好的方面减少到最小化,把最好的方面放大到最大化。周汉华也同样从数据治理角度出发,表达了对企业数据权利和数据安全的忧虑。马军提出,数据公开使政府公信力逐渐提升,有利于政府与ngo组织和公众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治理结构的深度转变。曾途认为,大数据先解决思维问题,再解决技术问题,最终解决痛点问题。刘世锦强调,大数据提高了信息密度,但同一方面,信息过度透明造成了个人信息、隐私泄露等数据滥用的现象,数据泛滥可能不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
圆桌对话嘉宾现场发言
最后,现场观众围绕环境监测产品效用、大数据如何促进环保产业产学研协同、生态环保标准制定等多个热点问题向嘉宾提问,现场嘉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分享。
供稿: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