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年会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公管学院、经管学院等单位承办。作为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重要版块,年会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3所高校及有关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搭建数字经济理论与应用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和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探讨和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研究、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年会还举办首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讲习班”,通过专题讲座与研究交流等形式,助力数字经济领域青年学者的学术和职业成长。
本次大会聚焦“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数字时代的新特点与经济和管理学科建设”“数据要素市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三大主题,国内外40余位数字经济领域著名专家以及在数字产业实践中取得优异成果的机构代表进行了主旨演讲和交流。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学术年会主席团主席江小涓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数字经济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代表共400余人出席线下会议,会议通过多个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当天信息浏览量超过11万人次。我们特别整理“演讲精粹系列”,将与会嘉宾演讲和对话内容中的主要观点分享大家。
本文为“演讲精粹系列一”
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
大会一现场
4日上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党委书记,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教授主持了本届年会的大会一。陈煜波教授指出,当前,数据要素已经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在数字经济领域,数据要素被视为核心主线,是连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桥梁。目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这个背景下,如何科学开展数字治理,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大会一邀请了相关领域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数据要素化背景下的数字经济建设与数据治理发表主旨演讲,分享最新成果。
陈煜波教授主持大会一
大会一首位演讲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梅宏院士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探索与实践》为题,系统阐释了数字时代基础设施的关键特征、前沿实践与底层逻辑。他指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物联网等构成的信息基础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和传统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两部分,数据的有效汇聚是数据价值释放的前提,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和创新治理体系。数联网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数字对象模型,对物理空间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数字对象网络的一体化数据空间,是从过去以计算机为中心,以机器为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型的一种新形态,从过去“面向应用、效率优先”的数据组织方式,转向人机物融合的泛载计算时代“围绕现实世界构建全量数据集”,并利用互操作技术在用户和相关方授权下将多元分散异构多态数据统一接入、建模、管理、分享、交易、信托,以满足跨系统数据异构协同需求的数据空间实践。典型探索如电子口岸数据空间和个人数据空间。但目前这些实践还没有对空间完全数据标识,希望在数联网发展的支撑下能够尽快实现。
梅宏院士介绍到,数据空间已有相关实践应用,例如2014年成立的doa全球基金会dona,已经形成了数联网标识解析的全球基础设施,现在全球有13个对等的解析的根节点,覆盖了12个国家。再如工业设备联网,以国家级的顶级节点为中枢,上连国际根节点,下连二级节点和企业节点,累积标识注册量突破了3000亿,日解析量1.2亿次,服务企业20多万家。梅宏院士的团队持续开展黑盒式互操作技术研究,获得了计算机领域第一个国家发明一等奖。2020年,团队牵头研发doip新版标准,2022年发布开源版,推出数据空间管理平台,并提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联网的概念。其团队和罗伯特·卡恩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主导的国家工业大数据登记等实践中也有应用。此外,其团队关于数联网的研究,实现并扩展了数字对象架构的基础协议、核心构件和共性服务。
梅宏教授发言
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fuji bank and heller金融学讲座教授何治国结合自身在金融市场、数字金融、宏观经济学、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深入研究,以《open banking and its challenges》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何治国教授指出,开放银行是指在客户的许可下开放银行数据。现在世界上主要有两类开放银行模式:一类实践是欧盟、英国和巴西的政府主导模式,强制银行参与数据共享,赋予客户决定加入和退出的权利;另一类实践是美国的市场驱动为主,政府和市场融合的方式。开放银行中的授权和经济分析中的信息外部性有关,授权这一操作本身就包含着一些信息,例如个人的信用水平等。
何治国教授谈到,最近这几天在江小涓教授的帮助和联络下,他对上海数据交易所和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进行了调研访谈,对于国内数据交易实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创造性地提出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和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特色数据产权制度框架,也包含着“开放”的治理思路。无论是要素市场还是数据治理的场景,国内外的数据应用实践与治理政策都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
何治国教授发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陆志鹏先生结合自身在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方面的探索,以《数据资产化路径的思考与探索》为题,从数据资产化的价值和意义、传统生产要素资产化形成的过程和一般规律、数据资产化的思考与探索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发言和分享。他指出,第一,数据资产化是数据通过流通交易给持有者或者是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将数据变成可交易的资产。不同于简单对数据资源进行评估入价,数据在要素化以后,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形成资产,数据资产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研究发现,对数据通过要素化实现资产化,能够增加数据资源持有者和经营者的收益,同时能增加企事业单位包括政府的资产总量,也能够激发经济社会的活力,提高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提高市场主体投资的积极性,带动产业溢出,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第二,从土地和资本的市场化配置历程看,要素的资产化形成机制需要具备主体清晰、客体稳定、权属清楚、收益可预期四个要件,才能把资源变成生产要素,把要素变成产品。从一般规律来看,传统生产要素具有资源、要素、产品三种形态,资源要素化是资产化的前提,要素通过资源配置、要素配置和产品流通三个阶段来实现价值。并且,资产化是市场化配置的牛鼻子,资产化的过程旨在合理匹配供方和需方资源,对接产品和市场,以此来释放要素价值。
第三,对比数据要素和传统生产要素,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具有自然属性和市场属性,它的资产化过程可以借鉴传统要素的一般规律,但数据又是信息的载体,具备信息的特殊属性,需要去构筑一个适合数据个性化特征的资产化路径,需要明确数据资产要素化过程中的初级产品——数据元件,具有特定的信息、价值、权属和形态,能够市场化流通和规模化应用,参与经济循环实现价值提升。这是一个蝶变的过程,从数据资源类到数据要素类到数据资产类一级一级放大。
陆志鹏先生发言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讲座教授及经济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学术院长熊伟教授围绕数据分享和数据经济,进行了题为《data privacy and digital demand》的精彩讲演,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消费者的数据隐私偏好与分享选择逻辑。熊伟教授指出,数据隐私是数据分享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学分析视角下,数据隐私偏好是一种工具性的偏好,能够带来不同的收益,具有不同成本,也面临价格歧视、社会歧视、隐私泄漏等风险。数据分享整体上能够改善匹配效率,带来正的外部性,但是对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影响,具有不平均的负外部性。其中,数据隐私悖论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熊伟教授分享了自身的一项研究,发现数据隐私悖论并不完全是消费者的行为偏差造成的。对隐私在意的消费者之所以最终授权更多数据分享,是因为这部分群体实际上是数字应用的重度用户,对数据服务的需求更大,用得更多也越担忧隐私问题。数据隐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衍生品,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带来更多的数据分享需求,越来越多的数据分享的好处是使数字服务的提供越来越精准和高质,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便利,但隐私担忧也会随时间增长,需要细致分析权衡考虑。
熊伟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年会主席团主席江小涓教授以《信息、数据与数字时代的创新》为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和分享。江小涓教授首先回应了现场嘉宾们对“数据二十条”的共性讨论,分享了她作为“数据二十条”制定专家组组长参与制定过程的思考(详细观点参见《人民日报 》2023年01月09日09版《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有力举措》)。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有产权复杂性、交易多元化、技术依赖性强等特征。“数据二十条”既把握数据同其他生产要素的共性,又把握数据要素的特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数据权属、交易方式、公共数据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然后,江小涓教授基于自身研究分享到:数字时代,数据生产流动和共享的意义重大,科技对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极大提升。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在“海量数据”新维度的加入下,发生着重要变化。长期以来,科技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观察科技创新范式的传统视角,以此为主线,科技创新主要经历了“技术推动的线性范式——需求拉动的线性范式——技术与市场的耦合范式——技术创新的整合范式——系统集成与信息化范式”五个阶段。数字时代,一是数据成为重要的创新要素,形成了“产、学、研、用”双向多点信息传递的创新链条,并影响着科技创新中的信息生成、传递、获取、交互、共享,信息的数量、深度和广度得到极大拓展;二是大型数字企业作为海量数据的生成者、使用者和交易者,在创新链条中的地位显著上升;三是开源开放由于能汇聚更多数据,日益成为重要的创新组织形态。在海量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创新的重要资源,同时也重新定义了创新各主体间的关系。观察分析这种变化,构建新的创新范式分析框架,既是学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推动科技创新思路和组织科技项目逻辑应时而变的实践需求。
江小涓教授发言
在交流环节,现场观众和演讲嘉宾就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数据分享中的隐私偏好分布与分享授权现状、数据库建设与数字空间发展、数字经济与管理学术研究前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陈煜波教授讲到,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从学者求真理的角度,更好推动我们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科学的认识,更好促进中国的经济和管理学科发展,是举办此次大会的初衷,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以上内容根据大会一嘉宾的发言整理(以发言顺序排列)。
供稿丨清华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