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晚,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和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光明网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会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主持。
新书发布仪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春生;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朱旭峰;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以及周绍杰教授出席新书发布仪式。江小涓教授与李春生先生共同为新书揭幕。
朱旭峰发表致辞
朱旭峰教授发表致辞指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的使命,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方面,学院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扎实的研究能力。今天发布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这本书,正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21年度重大项目“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的重要工作总结。它不仅是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成果,也是学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深刻洞察的集中体现。朱旭峰特别对江小涓教授表达了感谢,2021年江小涓教授担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期间,亲自牵头领衔这个重要课题,联系并组建学院内外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展研究。也感谢杨伟民教授、蔡昉教授和刘伟教授对课题的参与,以及他们对学院的持续支持,为本书的理论与实践深度贡献了宝贵智慧。同时,感谢人民出版社和编辑团队的辛勤工作,确保了这本重要著作及时发布,并有了我们今天的盛会。期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能为读者提供深刻见解,激发实践灵感。
圆桌交流
随后,江小涓、杨伟民、胡鞍钢、薛澜和周绍杰几位教授围绕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结合本书撰写开展了深入交流,杨永恒教授作点评发言。江小涓教授就学习三中全会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分享了几点体会。杨伟民教授结合对三中全会的学习体会,谈了八点关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胡鞍钢教授结合二十大报告和三中全会,介绍了新书关于推动绿色现代化生态领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薛澜教授介绍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该战略的演变过程,并分析了目前中国在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战略走向。周绍杰教授就城乡协调发展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三中全会精神就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观点和策略。作为点评嘉宾,杨永恒教授结合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和文科科研管理经验,分享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一书的学习体会和对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深入思考。
江小涓作总结发言
最后,江小涓教授作总结发言。江小涓教授对各位主编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正是所有作者的共同努力使得这本高水平的专著得以问世。江小涓教授向人民出版社高质量出版这本书表示感谢,也向郑海燕编辑表示感谢,感谢其为新书编辑和出版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江小涓教授表示,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广泛翻译的作品之一,以传播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和理论。本次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深入讨论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今后五年改革发展进行的总体部署,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的编写过程和核心内容。江小涓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过去40多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本书的编写旨在深刻理解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深层次逻辑。江小涓教授简要概括了本书的初心、核心观点和未来展望。她指出,本书内容涵盖了4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史,包含十多章丰富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撰写过程中,主编团队深入讨论了如何提炼核心观点,并最终确定改革、开放和创新为贯穿全书的三个关键维度,这与党中央的重大判断一致。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一书中所写,改革开放和创新将继续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为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书名: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
作者: 江小涓、杨伟民、蔡昉、刘伟、胡鞍钢、薛澜、周绍杰 主编
书号: 978-7-01-026709-8
出版年月:2024年7月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型,稳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书由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领衔,由杨伟民、蔡昉、刘伟、胡鞍钢、薛澜、周绍杰等权威专家学者担任子课题负责人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关于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及前景展望的学术专著。本书立足于解释中国发展奇迹的背后逻辑,从发展规划与宏观调控两个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转型与政策演进,以新发展理念为框架,从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对外开放等方面阐释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演变、发展实践与现实问题,并结合中国当下国情条件和长远发展战略作出思考和提供建议。本书适合从事经济研究的研究人员、从事经济工作实践的政策制订者与管理者以及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江小涓,现任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多年,担任过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成果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在政府机构工作14年,曾先后担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数字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公共治理与政策等。
杨伟民,曾先后担任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副秘书长、秘书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发展规划、宏观经济、区域协调、生态文明等。
蔡 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会长,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人口和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减贫等。著有《人口负增长时代》《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成长的烦恼: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及应对》等。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
刘 伟,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等。获“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胡鞍钢,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等多个部委专家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情研究、发展战略、公共政策。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1997年)、第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2000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2008年)等。
薛 澜,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及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政策、应急管理、全球治理等,在这些领域多有著述。担任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非常任高级研究员,联合国公共行政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互联网治理领导小组成员等兼职。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杰出贡献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
周绍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发展研究与政策、中国经济、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曾经获得“2008—2009年度(第8卷)《经济学季刊》werner jackstädt博士中国经济和商业研究最佳论文奖”(2010年)、第四届“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2017年)等。
供稿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